王元刚和工作人员救助受伤的夜莺
7月24日,南充市鸟类救助中心上演温情一幕:此前救助的猫头鹰放归山林后意外飞回,尽显人与动物的深厚情感。
据悉,南充鸟类救助成效显著,仅近两年就收容救治野生鸟类900余只。
救助猫头鹰 放飞后又折返回来
7月24日上午,市鸟类救助中心主任王元刚再次将此前救助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猫头鹰放飞山林。
这只猫头鹰的“二次放飞”背后,还有一段感人的小故事。7月20日,一位市民在路边发现了这只病恹恹、毫无生气的猫头鹰,因束手无策便向警方求助。随后,警方联系了市鸟类救助中心,王元刚将其带回单位。经检查,这只猫头鹰是因高温中暑,且作为正处于试飞阶段的幼鸟,缺乏生存能力。王元刚随即对它进行了喂食和生存训练。
7月22日,猫头鹰达到放飞条件,王元刚在距离救助中心200米的山坡将它放飞至山林。本以为它会就此开启自由生活,令人意外的是,7月23日下午,它竟飞回了救助中心,落在曾居住的笼子旁。从事救助工作10多年的王元刚,还是首次遇到这种情况,他推测猫头鹰已将这里当成了“家”。重逢时,猫头鹰还主动走到王元刚手边蹭他,这一幕打动了在场所有人。
折返的猫头鹰
掌握救助要点 为鸟儿撑起“保护伞”
经过一夜观察,确认猫头鹰健康状态良好后,7月24日上午,王元刚再次放归猫头鹰。就在王元刚向记者讲述与这只猫头鹰的故事时,一阵电话铃声响起。原来,有市民捡到一只受伤的灰色小鸟,通过民警送到了救助中心。经王元刚确认,这只受伤的小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夜莺。他介绍:“夜莺双翅受伤,羽毛稀疏,可能是被其他鸟类攻击所致。好在没有伤到骨头,治疗5天,炎症消退后就能放飞了。”
王元刚表示,近年来市民对野生鸟类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受伤鸟类多会被送到鸟类救助中心,仅近两年全市就已救治野生鸟类900余只。他还给出建议:市民发现受伤鸟儿,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若是轻伤,可将其放入安静、温暖且通风的纸箱,提供水和食物后联系救助中心;若是重伤,切勿随意移动,要立即联系专业人员。
此外,王元刚告诉记者,需要救助的鸟类大致分为四类:幼鸟需长期喂养至能独立生存;受伤鸟经处理后,视情况放飞或继续喂养;状况良好的成年鸟即时放生;丧失野外生存能力的人工养殖大型鸟类,则送往动物园喂养。
建立救助中心 为鸟儿提供更专业的救治
随着生态环境优化,南充鸟类日益增多,嘉陵江畔白鹭翩跹,公园内鸟儿欢唱,不仅丰富了生物多样性,也给市民带来自然乐趣。
据2024年底公布的《南充鸟类名录1.0》显示,南充现有野生鸟类337种,较1980年增加104种。“鸟类是生态系统重要部分,保护鸟类就是保护生态与家园。”市林业局负责人表示,多年来,在各方努力下,我市围绕鸟类保护,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鸟类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2个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为各种鸟类提供了良好栖息地。6月22日,南充市野生鸟类救助中心正式成立,为受伤鸟儿提供更加专业救治。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伍罗文博 文/图 实习生 杜胤乐 郭智恒
【来源:南充新闻网_南充新闻网_要闻】
配资盘股票配资网,配资实盘平台,股票如何做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